发布日期:2025-04-15 21:39 点击次数:126
作者简介
李建强
上海交通大学教授、博士生导师
中国电影评论学会副会长
近期,我读到几篇关于电影创作“长期主义”的评论,许多作者通过近期几部风靡影坛的优秀作品,探讨了在快节奏娱乐时代,如何专注于深耕创作并坚持不懈,强调这种方式对电影创作的深远意义。
其中,有一些观点我非常赞同,例如:“‘长期主义’才是文艺创作的基本态度,它经得起时间的考验和评论的冲刷,最终能够转化为长线消费的作品。” 另一些观点也令我深有同感:“长期主义不仅是价值观,更是一种方法论,是理想主义者的光芒和战略选择,也是中国电影未来重启的关键。”
长期主义本源于投资学,应用到电影创作中,强调作品的持久价值与长尾效应,强调艺术与文化的深耕,同时努力在商业与艺术之间寻找到平衡点。这对于当前以及未来中国电影产业的可持续发展无疑至关重要。
展开剩余80%电影行业常常面临短期利益与长期利益、商业回报与艺术追求的矛盾,如何坚守并实现长期主义,实际上是一项系统工程。除了创作者应当保持初心外,还需要精心挑选并培养一批耐心的资本支持者。
电影生产不仅资金需求庞大,周期也长,制作和回报都存在着较大的不确定性和风险。只有得到耐心资本的支持,电影生产中的长期主义才能真正扎根、开花结果。
自上世纪90年代电影产业化改革以来,中国电影获得了投资多元化的重大利好。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下,电影生产能力的提高依赖于源源不断的资本供应。随着生产体制的多样化,国有企业、民营企业和混合制企业形成三足鼎立的局面,极大地拓宽了投融资主体的范围。
然而,资本追求的始终是利益最大化。在电影生产和传播的繁荣期,资本活跃、过度膨胀,推动了一些类型电影短期内的飞速发展。在资本的助推下,这些电影的爆发力与短期成功密不可分。
尽管资本积累和资本使用促进了电影生产,但资本的过度活跃也促成了某些类型电影生产的过剩,加速了其由盛转衰的周期。因此,对资本的引导与调控变得尤为重要。
近期,有关部门提出设置资本的“红绿灯”,引发了广泛的讨论。对其他行业我没有太多评论,但就电影资本而言,这种倡导是必要的。
“资本推动生产力发展,然而如何防止资本无序扩张,避免资本对创作的裹挟和误导,建立既有竞争又规范的电影市场,让国家意志、时代声音与人民需求得到切实保障,始终是一个现实而不能忽视的课题。”
实际上,设置“红绿灯”并非意图让资本受困或阻碍资本增值,而是为了防止资本主导创作,并更好地配置资源,提高资源使用效率,从而调动整个产业链的活力。
在资本越来越谨慎、电影融资难度加大的复杂环境下,解决这些问题显得尤为必要和艰难。
从宏观角度来看,管理层应当具有更大的勇气和努力,推动更多更好的优秀作品产出,为人民群众提供更多更丰富的精神文化产品,并在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之间达成平衡。电影产业的再生产基础需要政府相关部门的规范和引导,做好预期管理,培育耐心资本,同时发挥好国有资本的引领作用,建设开放型生产体系,吸引和稳固资本。
2016年颁布的《中华人民共和国电影产业促进法》为耐心资本的生长提供了法律依据,并通过专项基金和税收优惠等政策支持电影产业的发展。与此同时,金融机构也开始加强与电影企业的深度合作,例如国家电影局与多个国有大银行的战略合作。电影《哪吒》在制作过程中,便得到了金融机构的大力支持,确保了该项目能够历时十年,最终成为国内外热议的顶级作品。
然而,影视行业的融资生态仍面临着诸多挑战。融资渠道单一、信息不透明、融资难度大,甚至一些知名团队也未能逃脱困境,青年导演更是面临巨大压力。显然,培育耐心资本的政策、环境和管理等方面仍需进一步配套和完善。
从中微观角度来看,投资方同样需要具备更多的耐心与自律。投资者的首要目标往往是市场效益,因此一旦出现票房成功的电影类型,投资方便会跟进制作,扩大市场吸引观众。然而,由于整体经济下行,资本大都远离传统电影领域,导致融资困难,观众流失,影院运营艰难,行业正面临前所未有的困境。
要走出目前的困境,整个产业链必须同心协力、共同努力。资本作为电影生产的源泉,无论是想要提升电影整体水平,还是解决行业难题,都不能只考虑短期收益。
因此,在这个特殊的“危机”与“契机”交织的时刻,资本的自律意识显得尤为重要。没有内在自律的动力,行业外部的管理与规范难以发挥实质性作用。
为了保障电影产业的健康发展,确保长期主义作品的脱颖而出,我们呼吁更多资本投身于耐心资本的培育。耐心资本并非短期投资,而是着眼于国家电影战略、整体产业发展而进行的长期投入,具备长周期成长性、风险规避性和总体收益性。只有那些深知电影产业并能理解资本市场规律的投资者,才能有效推动耐心资本的壮大。
中国电影亟需培养出一批具有战略眼光的投资人,他们不仅有远见,还有足够的耐心。
总之,长期主义并非单纯的创作问题,它需要一个全方位的系统性优化。要坚持长期主义、培育耐心资本,单一的努力无法解决问题,需要创作、政策、管理和环境的多方面配合。宏观与微观的有机结合,创作方、管理者、投资方及产业链的各方需要共同为此付出不懈的努力。
编辑:张庭玮、张瑶
发布于:山东省上一篇:没有了
下一篇:没有了